液体肥料加肥站的诞生

2016-07-02 22:59:15

199810月,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系统学习园艺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田间,他第一次看到了以色列大量应用液体肥的场面。不同配方的液体肥装在黑色的塑料大桶内,每个桶一至几立方不等。通过自动化的施肥设备,这些液体肥进入滴灌、微喷灌或喷灌管道,最后以安全的浓度施到根部,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

回国后,张博士将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完善”的思路,将该技术在中国多种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由于肥料不配套,即使安装了灌溉设备,也不能获得理想效果。2008年开始,他的研发团队开始正式研究水溶性肥料。由于受以色列施肥现状的影响,张博士认为液体复混肥才是灌溉系统施用的最佳肥料,必须系统研究液体肥并产业化。在龚林、胡克纬、邓兰生、涂攀峰等研发人员的努力下,液体复混肥的系列配方逐步研发出来。

20108月,通过胡克纬等人的努力,研究室在增城朱村镇建设了一条年产5000吨液体复混肥的中试生产线。开始以传统包装形式(桶装、袋装)尝试进入市场。由于液体肥独特的配方,肥效显著,市场反馈良好。但液体肥在包装上存在的缺点(如成本高、胀气泄漏、过高的渠道利润、不宜长距离运输等)阻碍了液体肥的大面积推广。

      带着国内液体肥存在的种种问题,20125月底,张承林教授和同事胡克纬去以色列考察液体肥的生产、销售、田间应用等情况。

在以色列,液体肥是订单生产。工厂生产后,由槽罐车运输到配送站,再由配送站根据农场的不同作物和土壤情况分送到具体农场。但张教授他们来自华南地区,大面积的农场非常少见。绝大部分是小农户,经营着几亩甚至几分的土地。面对这些小农户,以色列液体肥的销售模式肯定行不通。

531日,考察途经一家加油站,准备为汽车加油。加油站周边种满了伊拉克椰枣,果实挂满枝条,沉甸甸的,非常喜人。两人站在椰枣树下,休息闲聊。这时不断有小车进出加油站加油,耳边传来吱吱响的加油声。那些天他们最关心的事就是液体肥。看着一辆接一辆加完油的车驶离加油站,张教授的脑中突然闪现一个念头:如果液体肥的零售能像加油站卖油这样,不就解决中国千千万小农户买液体肥的问题了吗?汽车是自带油箱来加油,农户可自带容器来买肥,买多买少自己定,油品有多个标号,液体肥有多个配方,油是明码标价卖的,液体肥也可以这样定价。当张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胡克纬时,胡非常兴奋地说:我们找到路了。这是以色列考察的最大收获。

回国后,他们开始着手将想法变成现实。20128月的某天,他们驾车去福建考察琯溪蜜柚应用液体肥的效果。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农户首先反映的是液体肥的良好效果,但是他们抱怨液体肥的包装和偏高的价格。在漳州一位经销商的仓库内,他们看到了成堆的桶装液体肥因胀气引发的爆桶和爆瓶现象,液体肥流了一地。那位经销商本打算经销液体肥料的,看到此情此景,他已对液体肥料失去信心。在一家农户走访时,他们发现后院堆着成堆的装过农药和液体肥料的废弃的桶、瓶子和塑料袋。用户无奈地说,这些塑料包装很难处理,不会分解,无人回收。日积月累,堆积如山。

返回广州的途中,针对液体肥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们聊到了“加肥站”销售模式是解决我国大量小农户应用液体肥料的根本出路,通过“加肥站”模式来销售液体肥在中国肯定有市场。一路上,他们谈了“加肥站”非常具体的组成,初步定下加肥站的基本结构,如储罐材料性质,储罐大小,储罐数量,计量系统,防伪系统,防盗系统,加肥系统,运输方式等。提出了“加肥站”只销售三个液体复混肥配方,分别用于苗期、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为了方便农户记忆,分别将肥料称为“起苗肥”、“旺长肥”和“膨果肥”,不用商品名。

201210月,胡克纬设计出了加肥站的图纸,并开始制造第一套加肥站。当时的加肥站系统由基座、电子秤和三个塑料大桶组成。

2013127日,第一家液体复混肥加肥站在广东增城市仙村镇开张。

当时加肥站销售的是悬浮液体肥。肥料在桶内放置太久,会产生一定的分层。为了保证用户购买时桶内的肥料是均匀的,在加肥站的基座上安装了一台充气泵,用于搅拌肥料。

20142月,胡克纬等人又针对液体肥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对加肥站加以改进,形成了一种独立式加肥站系统,去掉电子秤,改为配送车上安装公用秤。这种加肥站系统不仅使成本更加低廉,而且使农户和零售店加肥更加方便,安装更加简单快速。

201410底,加肥站总数已达六百多家,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

目前,“加肥站”这种创新的液体肥料销售模式引起了政府、肥业同行和有关媒体的广泛关注。液体肥“加肥站”销售模式的成功推出,解决了液体肥在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会大大促进液体复混肥在我国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