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九届大北农科技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对国内外农业行业中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水产、农业工程等重点领域推动行业具有显著影响、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主持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水溶性肥料的产业化”项目荣获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大北农科技奖设立于1999年,是国家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项,无偿奖励国内外农业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本届科技奖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促进奖50名,奖励科技成果100项。本次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主持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水溶性肥料的产业化”项目荣获大北农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是其团队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是其整个团队的荣耀!
张承林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果树生理学博士、国内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权威专家。张教授于1998-1999年留学以色列,系统学习水肥一体化技术;2000年,学成回国后,张教授开始将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引入中国,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该技术本土化,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在国内加以推广和应用;2004年初,张教授开始研究水溶肥的配方和生产技术,通过优质的水溶肥助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05年7月,张教授以华南农业大学为平台,开始培养第一批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和液体肥料研发;2006年,张教授带领团队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水肥一体化著作《灌溉施肥技术》,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2007年,张教授团队在液体肥料配方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悬浮液体肥料配方,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ZL200910192150.6);2008年--2009年,张教授团队着手研究悬浮液体肥料的生产工艺,致力于悬浮液体肥料的产业化发展;2009年,张教授团队在广东增城朱村镇建成国内首家悬浮液体肥料中试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吨;2011年,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张教授带领团队在《灌溉施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改,出版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专著,为推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2014年,张教授团队综合了10多年的经验,在广东东莞建成了一条全自动悬浮液体肥料中试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截止2015年,张教授团队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达100万亩以上,指导国内多家大型肥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协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液体肥料生产线10余条。在当今农业大变革时代,水肥一体化即将迎来发展新纪元。张教授希望广大肥料企业齐心协力,助推中国水肥一体化腾飞,为中国节水事业做出应有的担当。
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但其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至20%。年初,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与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在化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水溶性肥料、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大势所趋。张承林教授所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水肥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此次获奖正是说明张教授团队的技术成果得到国家和同行的认可。张承林教授团队正是紧抓住时代的机遇,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并以“利国、利民”的心态,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贡献力量,让中国的农民更轻松,让中国的农村更富裕,让中国的农业更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