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目前已在棉花、加工番茄、马铃薯、果树、大棚蔬菜等作物上大面积应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农业处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技术培训和建立示范点,旨在我国快速推广这一水肥管理新技术。近年来,劳力价格提高、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及环境污染问题都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笔者调查,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新疆、内蒙、广东、广西、山东、江西、海南、北京等省市,而有的省份几乎是空白。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示范和培训工作的好坏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水肥一体化是项新技术,搞好示范和培训是推广该技术的第一步。多年来,我们在华南地区做水肥一体化示范和培训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1.1 选好示范户
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在我国,该技术还处于启蒙、示范和局部推广阶段,许多种植户还不了解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内容,很多人从未听说过“水肥一体化”几个字。虽然多年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组织了一些培训和做了一些示范,但也只有极少数人接受过培训和看到了示范效果,绝大多数的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都对该技术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因此,要想尽快在我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首先要做广泛的宣传,通过会议、培训、报纸、杂志和网络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了解水肥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优点、缺点、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经验,同时广泛布置田间示范,以事实讲话,以效果作证。在看到效果之前,大部分农民都不会相信新技术的好处。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一定的灌溉设备作支撑,特别是依赖于滴灌和喷灌的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期的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很多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经济效益之前,都是持观望或怀疑态度的。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就需要在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农户,他们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技术,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拥有多年的种植经验,在群众中有威信、口碑好,愿意帮助他人提高种植技术。示范一旦有效果,他的说服力远胜于农技人员和政府。因为绝大部分农民相信他周围的农民,而非农技人员和专家。一旦这个示范户掌握了成套技术,示范效果又好,那么这个示范户就是当地农民的技术权威。农民有问题先找他,他解决不了再问专家。选好了示范户后要对他单独培训,讲解清楚示范的目的和意义。通常示范户会关心这些问题:这个示范会不会损害我的利益?政府或科研部门做这个示范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在这个示范中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必须要与示范户做真诚的沟通,建立信任,让他感到做这个示范是非常有面子的事。示范成功后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多年来,笔者是这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首先要与他签一个协议。如果他认为示范可能会给他造成损失,损失的部分由我们赔偿。如果他还有顾虑,我们先垫付钱给他,如果没有损失再把钱还给我们。如果这样做,他就知道你是来真的。农民从我们做示范的态度就可判断我们是否认真做,还是为了应付某些规定的任务。在示范过程中,一定要多次亲临田间,解决示范户的疑问和进行情感交流。只有示范户感觉到我们是真心做这件事,他们才会认真对待。为了增进他们的了解和信任,我们在布置示范的过程中尽量与他们同吃同住(大面积的示范安装灌溉设施需要多天时间),亲自在田间操作。和他们建立起了感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所有田间的管理都是示范户负责,如果他对你不信任,他就不会完全按你的要求去操作。而水肥一体化技术非常注重细节,往往是某一个细节的失误造成示范失败。特别是有一定职位或职称的专家如果能亲自动手布置示范,会给示范户很大的信心,也会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如果我们只站在地里指挥一下,停留的时间很短,拍拍照片就走,大部分示范户都会认为我们是不重视这个示范的。示范组织者和示范实施者的态度是决定示范成败的关键。
1.2 制定好示范方案
通常我们布置的水肥一体化示范都是通过滴灌或喷灌施肥。由于灌溉系统涉及到水源工程、管道系统、施肥系统、过滤系统等比较复杂的设备,需要事先进行实地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或在选择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准备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影像及文字资料,对示范户做简单培训,让他们初步了解我们的示范意图和基本方案。很多示范户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些设备,觉得系统复杂,会有畏惧心理。要让示范户参与从规划、设计、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示范户既学到了技术细节,又消除了畏惧心理。当设备安装好后,就是固定的。通常示范是比较通过灌溉系统施肥和常规施肥的差别。大田示范一定要精简方案,处理数不宜过多。最简单的就是田间对比。有时也可以设计2-3个灌溉施肥量。示范面积是当地大部分种植户的土地面积。如果面积太小,示范的代表性不强,农民会认为我们给示范地“开小灶”,即使有好的效果,农户也会认为这是“不平等待遇”产生的。如果我们示范的面积足够大,是生产水平上的面积,示范效果的说服力就会增强。多年来,我们在田间多种作物上的示范面积都是几十至上百亩的面积。规模化的示范更能集中体现综合技术的优势。
1.3 排除非示范因素的干扰
做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一定要“一炮打响”。虽然我们主要是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但示范最后能否取得成功,是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一定要让种植户了解示范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各种技术细节。一定要预防示范外的其它因素干扰。如病虫害、恶劣天气、人畜干扰等都会给示范地带来失败的风险。示范一旦失败,绝大部分农民都不会从其它因素找原因,而是坚持认为原因出在技术上,是技术不过关。笔者2009年在华南冬种马铃薯上示范滴灌施肥技术。正常年份都是冬旱少雨,偏偏09年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阴雨天气,导致滴灌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在施肥时甚至起反作用。当用滴灌施肥时,由于土壤湿度过大,很多肥料被淋失。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马铃薯生长后期晚疫病爆发,严重影响了产量。当我们第二年再想做滴灌施肥示范时,他们都对这项技术没有信心,而不会考虑是天气原因影响了示范效果。
1.4 示范点的展示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效果来,这时就可以组织田间参观学习等活动。特别是作物的生长差异最有说服力。田间示范一定要树好牌,在牌子上写清楚示范的内容。文字不能太多,要简单明了。背景和文字的反差要大,一般蓝底白字较好。尽量不要在背景上放图片,这样会影响文字的阅读效果。文字最好用宋体,清晰易辨。一些示范牌子文字太多或太少,文字颜色太多,背景画面太多,文字太小让人看不清。示范牌上一般要求写上示范实施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联系电话,田间实施者的姓名及联系电话。当组织现场会时,现场做一些演示更能使参观者印象深刻。笔者在多年做示范的过程中,每次现场会都准备好灌溉材料(如滴灌管、喷头、过滤器、空气阀等)、水溶肥料、施肥设备(如肥料罐、文丘里施肥器等)及技术资料,通过现场演示灌溉施肥的过程,现场解答参观者的疑问。很多参观者通过现场会,既看到了效果,又学到了技术,回去就干起来了。要使水肥一体化技术尽快推广开来,示范是关键步骤。种植户“眼见为实”后,进一步就会要求了解更多技术细节。
示范过程中积累图片资料和数字资料,示范结束后及时总结,将示范结果发表于报章杂质,网站会议,让更多人了解示范结果。在示范过程中,千方百计让当地主管农业的领导及农技人员参观示范现场,他们认可了,他们感兴趣了,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培训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让受训者了解水肥一体化的基础知识,技术细节,操作规程等。多年来,我们举办了近百场技术培训。从受训者的反馈和当地的推广效果看,要使培训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下面几点。
2.1 针对不同的受训者讲授不同的内容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涉及政府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灌溉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肥料经销人员及最广大的种植户。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上有显著区别。对政府管理人员,重点介绍水肥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推广水肥一体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特别要将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下乡、环境保护、高产高效联系起来。对农技推广人员,要重点介绍技术细节,介绍灌溉和施肥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灌溉企业人员要重点介绍各种施肥设备及在不同条件下如何选择施肥设备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后期服务要求。对肥料经销人员,重点介绍用于灌溉的专用肥料,合理施肥方案的制定及养分水分的监测方法。对种植户而言,他们是最直接的用户,一定要联系他们具体种植的作物来讲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重点给他们介绍技术规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常他们需要的是最具体的内容,如施什么肥,施多少,怎么施,灌多少水,灌多少次,成本多少等。
2.2 注意培训方式
培训有多种方式,如室内讲课,田间培训,实物操作等。针对政府管理人员,以室内培训为主;对农技推广人员、灌溉企业人员及肥料经销商,采取室内培训和田间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对种植户的培训,以田间实际操作为主。实践证明,田间学校是种植户最喜欢的培训形式。
2.3 对培训人员的考核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战性很强的技术,受训者要真正学会了才敢去田间应用。如果一知半解,很可能在实践中出差错。对灌溉人员和肥料经销商还要求他们能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制定灌溉与施肥制度。对用户来讲,一定要自己能动手操作。培训后一定要进行考核,检查受训者是否真正掌握技术要领。单向的传授知识而不了解受训者的接受能力和程度,这种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
2.4 与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合作进行培训
灌溉企业要推销灌溉产品,肥料企业要推销水溶肥料,两家坐在一起,就是水肥结合。他们有着共同的客户。通常这些企业都乐意举办水肥一体化的培训,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扩大市场份额,最终让客户受益。任何培训都要一定的费用,也需要组织和宣传。 前者可以找企业解决,后者可以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
2.5 充分准备培训材料
培训教材一定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浅显易懂,这样受训者才能记得快、记得牢。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质流和扩散理论。为了让学员明白这个发生在土壤中的看不见的过程,我们绘制了质流和扩散的动漫,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两个理论。为了说明滴灌施肥“少量多次,养分平衡,水肥结合”的原理,我们借鉴了以色列耐特费姆公司的一张“婴儿吃奶”的照片,解释滴灌施肥的过程就像母亲给婴儿喂奶一样。很多受训者都认为这张照片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滴灌施肥的基本要求。对技术人员和用户的培训,我们通常要准备足够多的实物(如管道管件,过滤器、阀门、肥料样品等),因为“百闻不如一见”。
2.6 授课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个综合集成技术,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灌溉工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作物栽培、施肥机械等)。同时它又是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一定要亲身实践过,否则有可能纸上谈兵。鉴于此,要求授课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特别是面对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他们长期在基层在田间工作,经验丰富,问的问题都是来自实践,如果授课老师不能正确解答他们的问题,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会影响他们学习这套技术的积极性。